Monday, September 19, 2011

茨厂街

一条街却拥有着很多人的回忆和童年,And我的童年也是在这一个地方—茨厂街
我记得小学放学后,我就被妈妈带到茨厂街,
虽然不是很喜欢,因为当时的茨厂街还未美化,路也是油石路,坑凸不平,
但是却是让我一生不能忘怀的童年。

茨厂街可以说是我的第二个家,吃喝拉睡都在那里,睡就睡在纸皮上。

美化和未美化,我还是喜欢还未美化的茨厂街。
美化了的茨厂街失去了很多以前值得回味的人与事物,以前我爸爸妈妈的隔壁档口就是买asam laksa出名的,每次肚子饿就会坐在隔壁吃面,阿姨也很疼我,会给我很多面和很大块的肉,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,就是有一种亲切感,每次肚子饿就会去阿姨的档口吃面。坐在那里吃面,不会感到害怕,父母也不会担心,因为那里工作的人几乎都认识对方。吃完了面,也不用先给钱,可以回到爸爸妈妈的档口,因为阿姨之后会向妈妈收钱。
这一种关系应该是一种信任,也是很值得怀念的。
现在的面档大多都是外劳,那有信任而言?也因为外劳多,父母那放心让一个小孩呆在那里吃面。好开心我是出生在当时,因为没有错过这么美好的体验。

爸爸妈妈后面是一间叫美味的餐厅,十点钟就已经关店。晚上等待爸爸妈妈收档口的时间,我就会和哥哥在后面玩追追、踩蟑螂等游戏,有好大一片的地方让我们跑啊!跳啊!有时也会帮忙妈妈在后面折帆布,一人拉一边,折啊!翻啊!也是很有趣的;也会帮忙妈妈提水洗地,虽然地是肮脏,可是茨厂街的人也很注重干净的,隔壁煮面的阿姨每次收档也会用肥皂水洗地,把油迹都洗去;这些一切看在我眼里都是很好玩的。

大马的天气比较热,热的时候就到百屏大厦吹冷气,那里也有很多人坐在那里和我们一样吹冷气的,因为档口只有风扇。以前百屏大厦前面有一档卖果汁的,有很多uncle喜欢坐在那里谈天,喝果汁,以前爸爸也喜欢坐在那里和叔叔们谈天,就是怕遇到爸爸,因为爸爸会叫我和哥哥回去档口,不给我们在百屏大厦的三级的楼梯游玩。又或是天气热的时候,我最喜欢叫妈妈买ABC什雪给我,上面有一颗雪糕,哈哈,好吃极了。以前那时候吃什么都很是滋味,现在那滋味就是欠缺了某一些,应该是风味不一样了吧!

豆浆水和豆腐花也是我的回忆里的一部分,也是妈妈的最爱。

读尊孔国中的时候,总是常常会和一堆朋友在中华巷里吃面,那时候的酿豆腐也只是五六十仙而已。那时候的白豆腐新鲜又好吃,是我朋友的最爱,还有curry面也是。走下去一点是我哥哥最爱的猪什粥。那位uncle煮的炸猪肠,好好吃好脆。现在也只能回味了,因为那uncle和阿姨不做了。

还未美化的茨厂街,路又宽,档口也比较大,虽然简陋,可是人情味就是很浓,
美化后的茨厂街,有什么?路窄了,档口变小了,也变多了。档口变多了就会有人争相拥有,然后变卖或出租,做利益用途,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外劳出现。本来已经full house了的地方,偏偏要放多几十张桌椅,试问有要有多少华人商人的光临才会再一次令这地方full house呢?

美化后的一切都不切实际,屋顶、棚、瓦片、假椰树、播映器、广播器,
有屋顶和瓦片,可是下雨的时候还是会漏水;假椰树没什么作用,也不美观;播映器和广播器又常常出现问题,还是喜欢以前肮肮脏脏的茨厂街,抬头望上方,黑漆漆的天空,有着传统红色灯笼的点缀,那天的夜晚是那么的美丽和清静,现在看不到那美丽的对比了。

历史对于当时的我来说,我真的不知道很多,可是如果说感觉,茨厂街真的有着我很多的回忆,也相信不会只是我觉得可惜,如果要再一次的改变茨厂街的风貌。之前的风貌已经不在了,难道还要把这地方做摧毁破灭文化的动作吗?对于我来说茨厂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都是华人(当时的档口数量比较少,相对的外劳也比较少),还有它的特色,还记得有很多三轮车卖水果的,很传统的装饰,不会太多不必要的,只是红红的灯笼高高挂,就很中国风了。

虽然现在一切什么都讲求科技发达,高级享受等,可是太过于的进步,反而失去了原本的风貌和特色,也渐渐的失去当初人们喜欢它的特点。想想,为什么现在的小孩看到三轮车会很惊奇,因为那是复古的东西,爸爸妈妈就可以对这小孩解释以往的情景,又可以融洽感情,又可以是这一个地方的特色,像是街上的博物馆。

华人就应该保护华人的传统文化。

No comments: